逸事.雜文 > 陳少華撰 如何用拳架來練功

陳少華撰 如何用拳架來練功

 在網站上,伍金師兄寫了很多文章,大部份都是從理論出發,直指太極拳的大目標。要向目標進發,自己必須要長功,功多一分,體會也多一分,方能一步步的往前走。太極拳的功是從走架上長出來的,如果走架不得法,只能得到一套熟練的架子,形是太極拳,但內涵卻無太極味。這樣練拳,就是練上很多年也只得一個空架子而已。有理論而無練功的有效方法就如有人在一個無樓梯的高台上向你招手,自己不停在找,就是上不到高台。

我教拳多年,我很重視對學員講解如何進行太極拳的內練。重複地將整套拳架每式的過度及轉換都仔細的講解,希望學員從中拿到體會。學員都有積極的互動,在過程中,我發覺大部份學員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就是走架時太過浮滑了,一式未完結便已經跳到第二式,這樣便錯過了很多身法上需要注意、改善的地方。

以拳架來練功,必須遵守『起乘開合』的四個原則。由中正安舒開始,乘著動勢完成一個式子內的開合、前進、後退、轉換等要求,最後回歸中正安舒準備第二式的啟動。在回到中正位置時要留心檢查身法:提頂、沉丹田、含胸拔背………等等身法要求。當身法檢查完畢時全身應該處於透開狀態,氣在體內鼓蕩,無微不至,這樣才算一式的完結。這個開勢是本式的完結也是下一式開始的預備。身體擴開到最大隨之而來便是勢盡而收縮,這就是下一式的起勢了。開合就是拳論中所講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這一開一合就是太極拳的能量源頭。李亦畬說:“合即是收,開即是放。能懂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慾,罔不如意矣。”

開合是太極拳能量的源頭,所以大家必須知道在身法上有多少種開合。在拳架中不少式子有兩手環抱,這個環抱的圈有內圈與外圈之分的,外形上環抱是放大,應該是開,如果從內外圈去看,內圈是放大;外圈是縮小,這就合乎陰陽相濟的道理,也是拳譜講的“開即是合;合即是開。” 既然是內圈在放大,意就應該放在內圈,要做到內圈每一個部份都在放大圈才會圓滿。每次放大都要由中心開始,首先丹田放大,隨著兩肋、胸口、肩、膊、上臂、肘、前臂、腕、掌根、掌心、最後到手指放大。按這個程序去做圈自然做得圓滿,氣自然灌滿身軀,外圈是鬆的、內圈是緊的,這是以陰補陽的原則。很多人在練拳時只在乎圓圈的外形,手隨便的劃圓,但卻忽略了要完成這個圈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沒在這些過程就不能稱之為內練了,而且功亦不會長。

開合還有左邊身獨立開合、右邊身獨立開合、左開右合、右合左開。先說獨立開合:在開合之間要求做到不影響另一邊身子。合的時候先由丹田發動,隨之是內胯與肩、上臂與大腿、前臂與小腿、腳掌與手掌,程序不能改,合是整邊身合、開是整邊身開,不能斷開。也必須留意在開合時不影響另一半身體。

左開右合首先要有靈通於背的意念,將身體分成有緊密連接兩邊身體。整條脊椎是中心,必須保持垂直,不能搖擺,就如一個天秤的中桿。當按著程序左邊合時所產生的動力透過中心去推動另一半身體隨著程序打開。這個動作的線路就如太極圖的中間S線。練習時想一半身開時意要想著另一半合作為這動作的動能,這也是以陰補陽,練習純熟了,從中會漸漸能拿不用力的法門。

除了左右的開合,還有上下的開合。整個背要做成弓狀,有如英文的C,以命門為中心。開合運動開始先將命門往後伸張,命門以下往下走,尾閭托丹田;命門以上往上升,接虛靈頂勁。如能正確做到,中正安舒的身法應該達到標準了。背部能夠成為弓狀,便如一張搖椅的搖動,上身受力,命門以下自然往下往前托起,將身體平衡保持不失,同時亦將來力還給對方。同樣,下身受力上身便前俯,來保持平衡。整個運動有如浪捲,浪的下一半往後移,才會將浪的上半部往前湧。退是合、前湧是開,也是陰陽相濟。

 身體開合,就是放大與縮小。放大時命門往後伸張,縮小時命門往丹田收進。這一進一出,是為命門呼吸。亦有前輩稱之為“活潑於腰” 。在走架練功時,每一式之完結都應命門外張,以上往上領,以下尾閭托丹田。當練得純熟,身法自然正確。

練習時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誤將屁股往後伸,身體蹲下作為尾閭托丹田。同時,亦要注意裹檔,這個身法做得不好,胯打不開,尾閭也難以下沉,因而促成屁股往後伸了。這必須留意。

我寫這些練功法門是希望幫助一些拳齡淺的同學去練功。但我必須強調,這只是練功的一種法門,而不是絕對的法門。每一位資深的拳友都有自己的體會,也有自己的練功方法,只要不偏離太極拳的目標,都可按自己的需要而採用。如大家覺得我所談及的東西對練拳有幫助,日後我會寫多一點與大家分享。

陳少華1/2015

上一篇:「如泉湧出」與「氣勢騰挪」 伍金撰 下一篇:陳漢榮撰 如何嘗試用本具思維結合初步身體感覺去打好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