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水性太極 > 日月為易 – 道的規律


何謂道?《易‧繫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說,陰與陽相互變化的規律及發展方向,是為道。陰陽是中國特有的內容,是對萬事萬物變化的總結。

 《易》分「經」與「傳」兩部分,通行本《易經》稱為《周易》,約成書于周朝初年,部分內容相信可遠溯至商朝、以至夏朝。「經」與「傳」的最大分別,是《易經》雖有陰陽的意蕰,但不用陰陽這對字眼;而《易傳》十篇,可以說是全部用陰陽去解釋易卦的種種變化。《易傳》傳說是孔子所作,研究指出,《易傳》應是孔子及其弟子、後學所寫,成書期可晚至漢初。用「陰陽」去解釋《易》,是《易》進一步抽象化的發展。

 「陽、陰」最原始的含義,是「有太陽為陽,無太陽為陰」。由於中國位置在北半球,中原地方在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從南方照射的時間多。山坡南面向陽時間較長,故以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如「華陰」在「華山之北」而得名。河岸岸壁高出河面,南岸壁背陽,日照少:北岸壁向陽,日照較多,所以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如「淮陽」便在「淮河北岸」。

 日間有陽光,為陽;夜間無陽光,為陰。日間見日,自然以日代表陽;夜間祇見月亮,所以用月代表陰。「日、月」是以自然的以形象代表「陽、陰」。《易經》的「易」字,篆體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所以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東漢《周易參同契》說「日月為易,剛柔相當」。用日、月代表陰陽去解釋「易」,是一種說法;尚有其他各種解釋,如《說文解字》以「蜥易,蝘蜓,守宮」解「易」,說易字由蜥易、四腳蛇、壁虎等動物而來,以其顏色多變。所以唐朝孔穎達的《周易正義》說,「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宋代朱熹的《周易本義》則說「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用日、月代表易,其實也有交替變化的含義。

 形象化的比喻容易明白,但用「日與月」代表易的「陰與陽」也有壞處!日是日,月是月,不可能說「日即是月」,但陰陽卻是一體的兩面,「陰生於陽、陽生於陰;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因為「陰即是陽,陽即是陰」。這是抽象概念,用具體比喻難以說清楚。《易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因為「陰陽一體的陰、與陰陽一體的陽,才是道」,「陰與陽分離了、並不是道」。用日月代表陰陽,容易把「陰陽」變成了「陰、陽」,分開的「陰、陽」,不是一體的「陰陽」,有如把「指月手」當成了「月」,一錯全錯,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王壯弘基金會

學術編輯室撰

上一篇:王壯弘老師 下一篇:白晝/黑夜相交,一交再交謂之爻。爻者,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