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雜文 > 伍金撰 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

伍金撰 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

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 王壯弘老師在講課時說:「鬆柔的目的是要把力量去掉,要把地心吸力和飄浮量拿上來,這是目的,不是為鬆柔而鬆柔的」。又說:「鬆柔要有地心吸力和飄浮量才能做得到,要把力去掉!把力去掉幹什麼?讓東西(地心吸力)進來啊!用力反而進不來!地心吸力不知道、飄浮量也不知道,還要鬆柔幹什麼」? 「鬆柔」是讓「地心吸力」進來,然後轉化為「飄浮量」。「地心吸力」是體,「飄浮量」是用,由體致用的關鍵在「鬆」。怎樣「鬆」才能令「地心吸力」進來;又怎樣才能把「地心吸力」轉化為「飄浮量」呢? 武禹襄在《打手要言》說:「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我們的體重就是「地心吸力」的作用,有體重而不「遲重」,要靠「提起精神」。精神如何提得起?武氏在《打手要言》繼續說:「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虛領頂勁」是「神貫頂」、是「頂頭懸」;「不偏不倚」是「尾閭正中」;而「氣沉丹田」是「滿身輕利」。「氣『沉』丹田」是「滿身輕利」?這話怎麼說! 「氣」這個辭解釋極多,我們暫且用「能量」來代表「氣」。說「氣沉丹田」而不說「氣沉腳底」是因為重量沉到腳底,能量反彈上升,變成飄浮量升至丹田。丹田是全身的中心,能量再由這中心漲滿全身,是為「滿身輕利」。武氏「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全句是「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也」,「騰」是「騰起」,「氣騰然」是「能量上騰」,即是王老師所說的「飄浮量」。 頭頂懸起,去掉力量,身體是靠精神虛領,不用力頂撐;身體既中正領起,用意識「開胯擴膝」、「鬆肩沉肘」;全身重量自然下垂至地面。胯膝擴開,會像兩張弓,具備彈簧作用,幫助下垂到地面的重量反彈,變成能量(氣)。「腹鬆」,使不阻礙能量上升至丹田,能量再由丹田飄浮騰滿全身。這樣身體的重量,便變轉成為飄浮量,為我所用! 王老師的「不是為鬆柔而鬆柔」,是針對我們練拳時,是把「鬆柔」這「手段」,當成「目的」而說,鬆柔是轉化「地心吸力」賦於我的體重成為「飄浮量」。至於怎樣鬆柔,《十三勢行工歌訣》與《打手要言》都有解說。只是太極拳譜不像樂譜般見譜識音,拳譜並非操作指南,而是學習太極拳路線上各個分站的描述。我們練拳到了某一個站,看看周圍環境,如果與拳譜的描述一致,便「到站了」。每到一個站,即是一番進步,可以向下一個站進發!進步再進步,是練習太極拳的無窮樂趣! 伍金撰 註:郝和珍藏本《王宗岳太極拳論》(李亦畬手抄)所載的《打手要言》,應該是武禹襄對《十三勢行工歌訣》的續句解釋。上面討論,只引用《打手要言》中,「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也。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兩段。
上一篇:伍金撰 由王老師稱讚拳王阿里說起 下一篇:伍金撰 雙重之病未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