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水性太極 > 太乙五行

 

「太乙」有多重意義,《封神榜》裏面的「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師傅,曾經幫死去的哪吒以蓮花化身復活,法力高強。「太乙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救苦天尊、青玄大帝、青華大帝,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的救難天神。「太乙」又稱「太一」,鄭玄註《易緯‧乾鑿度》,說:「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太一」即是我們今天名為北極星的星辰。

 北極星與其他星辰不同之處,是在北極星不遠處,有排列成水勺狀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圍繞北極星盤旋,每轉360度,在地球上剛好是一年。太乙北斗處中,指向東南西北四方,四方圍繞中方這個第五方運行,稱為「太乙五行」。

「太一」也是天的別名,這個「天」,是「天時」。在未有指南針發明之前,古人用北斗星的斗柄作為方向指標,不過這個指標須配合時間,因為北斗在春夏秋冬指向不同的方位。這代表「北斗運轉」,是「時間與空間的結合」,即以給出的空間方向(如正南)去定時間(夏至);或以給定的時間(如春分)以正方向(正東)。上古「以星定時」是「帝王之術」,不公開傳授,是帝王之家的秘傳。牧人那個時間向何方遷移、農人何時開耕,都聽從帝王領袖的指引。術數精到的帝王,計算溫寒準確,轄下民眾肥養豐收,自然受到擁戴,否則便如堯帝對舜所說,「四方窮困,天祿永終」(《論語‧堯曰篇》)

空間與時間,是人類認知的基礎,萬事萬物都是由「時、空」這個框架上去了解。從思維取向上說,中國人偏向以時間這個維度作為根本;而承傳兩希(希臘與希伯來)及羅馬傳統的西方人,則偏向以空間維度作為根本。時間是虛的,是不止息流動的總體,時間不能分、只可共享,不用爭奪,人人有份,故重和諧;空間是實的,有清析的邊界,是廣延的、可分的,又是可佔領的,很自然的會你爭我奪,所以主競爭。兩種不同維度的基本偏向,也從東西文化之不同中顯現出來。

 

王壯弘基金會

學術編輯室撰

上一篇:天地有正氣 下一篇:北斗太乙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