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水性太極 > 中道大要:虞庭十六字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字,記載在《尚書‧大禹謨 》,是虞舜傳給夏禹的心法。

「尚書」即「上書」,是「上古之書」或「上古帝王之書」的意思。中國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史學傳統(《漢書‧藝文志》),帝王的言行有專責史官觀察,記諸史冊。《尚書》載有帝堯、帝舜乃至夏、商、周三代帝王的言論與文告,是中國最古的史書。

「十六字心法」載於《古文尚書》,《尚書》有《古文尚書》與《今文尚書》之分,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結合「古文」、「今文」,不區「今」、「古」。清末時幾乎有定論認為《古文尚書》屬偽作,大概成書於魏晉時期,故稱「偽古文尚書」。但晚近出土的戰國竹簡,又說明戰國中期可能已有《古文尚書》的內容!無論如何,這「十六字心法」有二千年或更長久的歷史,是中華文化深邃的積淀。

人心總是從個體出發的,所謂「人人自危」,故說「人心惟危」。「道心」呢?《易傳‧繫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說「一陰一陽」而不說「陰陽之謂道」,是因為「一陰一陽」指「一體的陰、與一體之陽」,即說「陰」時是指「陰陽一體的陰」、說「陽」時指「陰陽一體的陽」。「陰陽」一體不分,單說「陰」、說「陽」只是方便,絕不是陰陽分離!

「陰陽一體」是「道」,「道」最重要的意義是「一體」。「人心」以個體為出發點,不符合「一體之道」;「道心」是總體的心,以整體為依歸。整體由個體組成,個體自然而然的被賦與一個為整體付出的心,只是這「一」體的「道心」十分細微,個體必須「精」心探求,努力修養,才能成長發展。所以說「惟精惟一」,才可與「天地之道(整體)」相合。

 「允執厥中」不容易理解!「允」是「誠心誠意」,「厥」即「其」,而「中」不光是兩端的中間,尚有一箭射紅心的「中」(音眾)的意思。「執」是「執行」,「允執厥中」字面是「衷心誠意地進行洽當中節的行動」,裏面包含甚深的意義!

《論語‧堯曰篇》說:「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一般解釋,謂「堯對舜說,天數在你,要執中而行,否則四海貧困,你的天祿便完結了」!孔子稱頌堯、舜為聖人,聖人承擔天命所降大任,不會斤斤計較自己利益,上面這種解釋很表面,與堯、舜為聖人的理念不相符!

古代帝王最大的一項任務是計曆授時,使天下民眾按時耕作。《尚書‧堯典》說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帝堯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往東、南、西、北四方測定春、夏、秋、冬的日子。這是「天之歷數」,由帝王主持測定,計算錯誤的話,農民收成受損,「四海」便會「困窮」!

 《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東漢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說:「冬不收藏,春必病溫」,冬是收藏的季節,須多休養生息,才「中」(音眾)冬之時令(時間律令)。「允執其中」是對應時節變動而採取適當的行動:應生之時當執行生的活動,應長之時執長,應收藏之時收藏,這是「執中」,不「執中」人會患病。孔子為「聖之時者」,是時常「允執其中」的聖人,《中庸》稱 「君子而時中(音眾)之」!時間不斷在變動,在每段時間做該做之事為「時中」!晚上九時至早上五時應當睡眠,若九時後仍然不懈工作,是不尊重每日的時間律令,是沒有衷心誠意地依循天地運行的規律。不「允執厥中」,長久而言,健康會困貧,盡不了天地賦與我們應有的祿命天年。

虞舜緊記唐堯「允執其中」的四字心法,並加以發揮成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傳之於夏禹,所以這十六字又稱「虞庭十六字」!「個體人心」與「整體道心」相配合,才「執中」合道,這是行動的準則,是中華古代睿智累積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無有不動」既指全身一體,又指切合天地一體的運動律則,太極拳應用大自然賦與每個人的的地心吸力而不必用力,誠心相信「無力打有力」、不懈的修煉,努力體現「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是「隨時中節」之「時中(音眾)」,與大自然的伏起節拍相符合,自然而然的中(音眾)

 

王壯弘基金會學術編輯室撰

上一篇:太極乃天地自然運轉之道